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节放假期间,10月1日、2日、3日是法定假日。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在10月1日至3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其余放假时间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同等时间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许多人认为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但实际上,这一天举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称为“开国盛典”。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建议将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表示赞同并向政府提出建议。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此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